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走进陕西
日前,由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联合组建的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奔赴陕西。行前,实践队紧扣实践目标,确立了“西迁精神铸魂、科技创新赋能、文化育人固本”三大主线,并细化了任务分工。期间,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亲身感悟强国建设的核心支撑力量。
以使命指引青春坐标
实践队首站来到交大西迁博物馆,重温七十年前的壮阔征程:六千师生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毅然告别上海奔赴西安。
陈学俊变卖上海家产举家西迁的决然,钟兆琳在临时草棚中手持粉笔、汗湿衣襟仍坚持授课的身影,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了那一代人“党叫干啥就干啥”的纯粹信仰。这种精神同样熔铸于西北工业大学的血脉——其前身华东航空学院由交大、南大、浙大三校航空系西迁组建,后与西北工学院、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系合组,从此,扎根国防“三航”(航空、航天、航海)领域潜心攻坚,成为“为国铸剑”的战略力量。
实践队走访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
“西迁精神”在陕汽集团则表现为产业报国的硬核担当。20世纪60年代,陕汽创业者在荒滩上搭工棚,拨算盘、绘图纸,造出我国首台重型越野车。从西迁人草棚里的灯火,到陕汽厂房中飞溅的焊花,“祖国需要就是方向”的信念已融入陕西发展基因。
展开全文
实践队队员听取陕汽集团讲解员介绍重卡商用车
而今,新时代的陕西正将这份担当书写出崭新篇章:交大人又一次主动“西迁”,以创新港校区为依托在咸阳新区开辟创新沃土。秦创原平台推行“三项改革”,拆除束缚成果转化的无形藩篱。当听到西北工业大学两年内将211项“锁在抽屉里”的专利变为市场价值2.58亿元、孵化23家科技企业的实例时,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咬合释放出的磅礴动能。
实践队队员听取秦创原总窗口讲解员介绍成果转化相关政策
以科技绘就幸福底色
行走在高校院所、田间地头与绿水青山间,实践队目睹科技与生态共绘民生新图景。
在西安光机所的超净实验室,看着实验员们在机器前的精心查看,师生们对“核心技术买不来!”有了具象的体验。柞水县金米村依托李玉院士团队培育的“柞水1-7号”优质菌种,借力“新农人”科技赋能,让木耳产业从零星种植发展为富民支柱,让贫困山村蝶变成了“多金多米”的振兴样板。西北农林科大学子用“水下森林”技术治愈“伤痕累累”的母亲河,让昔日的排污口变身成为亲水栈道,书写了高校服务生态战略的生动答卷。
实践队听取讲解员介绍西安光机所的历史
实践队实地调研金米村木耳吊带种植技术
从文明根脉汲取复兴伟力
实践队师生们走进西安博物院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以唐三彩腾空马的灵动、鎏金佛像的庄严铺展出汉唐气象,更通过10万册古籍数字化工程,让沉睡文字“云端复活”,激活了文明基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以逨盘铭文印证西周十二王谱系,以何尊“宅兹中国”铭文定格“中国”最早印记。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又参加了“青铜课堂”,亲手浇铸铜器,体悟“器以载道、敬天保民”的治国智慧。
实践队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在实践尾声的研讨中,西北大学教授岳利萍用一串数据图表,揭开陕西光子、氢能产业在秦创原驱动下强势崛起的底层逻辑;西北大学老师潘雯带来《以航天梦托举强国梦》的思政微课,将何尊“宅兹中国”的铭文与当代航天精神串联;“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吴越钟分享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炼出“用脚丈量大地”的调研真谛。
西北大学教授岳利萍为实践队队员讲授专题讲座
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七天的陕西行,我们读懂了三重力量的真谛: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引燃未来!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立下青春誓言:定不负‘向西而行’的家国情怀,勇担‘接力奋进’的历史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广袤大地上!让教育热血奔涌科技强国主阵地,让文化自信光芒照亮复兴新征程。 ”(文/图 吴辉航 欧雪菲 邱国强 蔡佳 钟睿璇 尤祖涛 林翠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