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上阵薯田生金 科技妙笔绘就中原甘薯振兴图

Connor 币安binance官网 2025-07-23 18 0

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黄杰 苏杭

7月10日,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双八基地的甘薯田化身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生动展台。薯苗移栽机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匀速前行,一场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甘薯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暨机械演示现场观摩会”在此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农技员和种植户齐聚于此,以“科技引领、机械助力、提质增效”为主题,共同探寻破解甘薯产业“用工难、成本高、病害多”痛点的科技良方,点亮产业升级新路径。

“铁牛”上阵薯田生金 科技妙笔绘就中原甘薯振兴图

在演示现场,针对传统甘薯移栽环节效率低、标准不一的老大难问题,国家甘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胡良龙研究员带来的双季甘薯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成为焦点。他展示了多项最新研发成果:甘薯苗带式自动移栽机有效解决了传统移栽中的漏苗、卡苗难题,效率较人工提升高达5倍;专为丘陵地形设计的坡地专用手扶自走式膜上移栽机,确保了覆膜、栽插工序一次完成;显著降低收获破损率。“过去种两季甘薯累断腰,如今机器代劳效率高!”不少种植户由衷感慨。这些高效实用的设备年内将在河南、湖北率先推广,为中原地区甘薯机械化产业建设注入强劲动能,预示着正加速迈入“无人种薯”的新时代。

“铁牛”上阵薯田生金 科技妙笔绘就中原甘薯振兴图

面对甘薯产业中连作障碍、病害频发等瓶颈,专家团队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品种革新方面,商丘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杨光磊介绍,明星品种“商薯19”已占据全国甘薯种植面积20%以上,而新育成的高抗病品种“商薯23”和高产淀粉品种“商薯22”在山西、贵州等多地的示范种植中表现优异,增产幅度超过15%。在绿色防控环节,国家甘薯体系病害防控专家赵付枚现场指导根腐病防治,重点推广“脱毒种苗+噻虫胺土壤处理”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虫害风险达40%。此外,创新的周年生产模式通过“露地+冷棚+日光温室”三结合,成功实现了叶用甘薯的全年稳定供应,鄂菜薯10号、台农71等品种的亩产由此提升了30%。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正推动甘薯种植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向高效的“科学种薯”深刻转变。

展开全文

“铁牛”上阵薯田生金 科技妙笔绘就中原甘薯振兴图

商丘的探索不止于种植环节,更着力推动甘薯产业从单一种植向高附加值全链条拓展,让小甘薯真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标准化推广领域,睢阳区、清丰县等示范基地广泛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30%、减肥20%的显著成效,配合全程监测系统,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种植方案。同时,依托“商丘甘薯”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紫薯花青素提取物、甘薯叶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相继开发,大大提升了产业效益。

国家甘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曹清河研究员在总结中强调:“让技术‘沉下去’,产业才能‘活起来’!”他指出,机械化是应对“未来谁来种地”这一挑战的核心答案。本次会议不仅搭建了“专家驻点+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的三级服务体系,更有效推动了跨区域协作。例如,河南与河北薯类团队正联合攻关连作障碍难题,建立梯度式定位试验田,探索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商丘试验站则辐射带动豫东地区30个合作社,通过“试验田试种+示范户推广”的模式,惠及农户超过5000户。

“以前种薯靠力气,现在靠科技!”一位老农朴实的话语,为这场观摩会作了最生动的注脚。当机械的轰鸣声取代了弯腰挥汗的辛劳,当全产业链的增值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科技种薯的星火,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照亮中原粮仓向“绿色厨房”转型升级、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宽阔通途。

评论